“我由衷感谢大家过去几年来的鼎力支持。打造这样一个美好的品牌始终是我的梦想,但很遗憾,我不得不做出关闭Youthforia的艰难决定。”
昨日(8月4日),纯净彩妆品牌Youthforia创始人Fiona Co Chan在闭店公告中宣布了这一消息。
据公开资料,Youthforia成立于2021年,是一个直接面向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DTC美妆品牌。据公开数据,2024年,Youthforia全年预期收入范围在100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7178万元)- 200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1.44亿元)。
值得探讨的是,这个运营仅4年的新锐彩妆品牌为何突然落幕?其背后是否折射出彩妆赛道的发展困境?
从创业到落幕
美籍华裔创始人Fiona的四年征程
在公告中,Fiona Co Chan动情地表示,“当你决定关闭一个品牌时,没有人能预想到你会承受多大的悲伤。创办、经营小企业,然后决定关闭一家小企业…….所有这些不同的阶段都很艰难,方式也各不相同。但我真的很感激过去四年,这是一段很棒的旅程。”
展开剩余87%她同时宣布,Youthforia将启动最终清仓促销,全线产品5折出售。
图源:Youthforia官网
据外媒报道,Fiona Co Chan在致美国广播公司的邮件声明中,仅以“极其艰难”形容闭店决定,未透露具体原因。
公开资料显示,Fiona Co Chan为美籍华裔,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专业。这位跨界创业者的人生轨迹颇具戏剧性:早年作为软件开发人员,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作中因长期带妆入睡引发皮肤问题,由此萌生研发“可过夜彩妆”的创业灵感。
图源:Youthforia官网
2021年,疫情滞留香港期间,Fiona Co Chan对环境因素与皮肤健康的关联产生深刻认知,洞见传统护肤品的局限性,最终促成Youthforia品牌的诞生。
据悉,Youthforia以“睡眠友好型彩妆”为核心理念,所有产品均采用天然植物成分和生物基配方,并获得了USDA BioPreferred认证。每款产品都经过严格的长期带妆睡眠测试,确保不仅能避免肌肤问题,更能改善肤质。
其中,BYO Brush变色腮红油就是典型代表——Fiona Co Chan曾连续两个月带妆试用,发现肌肤状态反而得到改善。这款能根据肤质智能调色的创新产品,更是在TikTok上迅速走红。
美妆产业圈注意到,当前,Youthforia官网上共有10款产品参与半价促销,涵盖粉底液、腮红、洁面乳等品类。
以明星产品“约会之夜肤色精华粉底液”为例,价格从原价383美元(约合人民币2749元)直降至191.5美元(约合人民币1374元)。
图源:Youthforia官网
从200%增长到深陷种族歧视争议
成立仅四年便宣告关闭,Youthforia的突然离场令人颇感意外。
回望品牌发展历程,Youthforia确实创造了不少亮眼成绩:在创立后短短16个月内,就品牌实现了200万(约合人民币1435万元)美元销售额,估值达到50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3589万元)。
2022年,Youthforia成功进驻全美300余家Ulta Beauty门店,并登陆Revolve、Credo等主流电商平台。
2023年4月,Youthforia完成种子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True Beauty Ventures、Willow Growth Partners及知名投资人Mark Cuban。同年,Youthforia斩获TikTok美妆品牌影响力第八名,并入选EMV增长最快美妆品牌TOP10。
在2024年6月的媒体专访中,Fiona Co Chan透露了品牌的亮眼表现,“Youthforia2023年全年销售额实现200%的跃升,其标志性产品BYO变色腮红更是创下300%的销量增幅。同年推出的‘Date Night’睡眠粉底液,进一步完善了品牌独创的‘可过夜彩妆’产品线。”
图源:Youthforia官网
Youthforia快速成长的背后,离不开创始人的多面手能力。
据了解,为最大化运营效率,Fiona Co Chan同时肩负首席执行官、创意总监和产品研发负责人等关键职能。这种“三位一体”的管理模式,成为初创阶段的重要推动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Fiona Co Chan曾带着项目登上美国王牌创投节目《创智赢家》(Shark Tank)。这档以严苛著称的投资真人秀,不仅为品牌带来曝光,更直接促成了由美妆及消费品专业投资机构参与的种子轮融资。
然而,2024年Youthforia遭遇重大危机。其推出的“约会之夜”粉底液因色号设置不当引发轩然大波:首发仅15个色号的选择范围,被美妆博主和消费者指责严重忽视深肤色人群需求,涉嫌种族歧视。
Fiona Co Chan最初在社交媒体回应称这是“概念验证”测试,但该解释视频很快被删除。随后发布的道歉视频承诺扩充色号,却未能平息舆论风波。
而此次事件也成为Youthforia发展的转折点,持续发酵的舆论危机不仅重创品牌形象,更直接动摇了消费者信任。随着最新闭店公告的发布,这个曾以“睡眠彩妆”概念惊艳市场的品牌,最终黯然退出美妆舞台。
彩妆创业的“九死一生”
事实上,彩妆行业始终处于激烈的动态竞争之中:新品牌不断涌入,老品牌黯然离场,已成为这个赛道的常态。
但不可否认,彩妆领域一直被视为创业“深水区”,真正能突围而出的品牌寥寥无几。
据美妆产业圈不完全统计,仅2024年至今,就有7个新锐彩妆品牌相继倒闭。这些品牌普遍具有几个共同特征:成立时间短、定位平价、主打年轻市场。然而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力下,它们最终都未能挺过这个“寒冬期”。
深入分析这些品牌的败因,主要可归结为五大困境:赛道过度拥挤导致同质化严重;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;资本输血难以为继;产品迭代创新能力不足;品牌差异化定位模糊。
水以SHUIYI品牌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,“清仓促销虽然带来短期销量回升,但薄利多销的模式根本无利可图。”
他进一步透露,“彩妆行业利润率已跌破警戒线,即便偶有爆款也难以维持长期运营。我们已错失宣传良机,现在想翻身几乎不可能。”这番表态道出了许多新锐彩妆品牌面临的生存窘境。
从资本层面,美妆行业投资风向明显转变。2022年起,护肤赛道成为资本新宠,彩妆融资急剧萎缩:2023至2024年间,公开融资案例仅剩2起,与昔日盛况形成鲜明对比。
流量生态方面,红利窗口已然关闭。
对比2017-2020年完美日记等品牌借助平台红利快速崛起的神话,如今行业面临的是流量成本倍增的残酷现实。
某化妆品资深从业者透露,“去年抖音平台彩妆品牌CPM(千次曝光成本)同比上涨不少,但转化率持续走低,导致不少彩妆品牌陷入‘越投越亏’的恶性循环,可谓九死一生。”
另一方面,国内外美妆头部企业加码数字化营销,更使得流量竞价水涨船高,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。
而在产品创新维度,彩妆品类面临天然局限。
上述化妆品资深从业者表示,“许多新品牌陷入‘模仿大牌、短暂爆红、快速沉寂’的怪圈。由于彩妆产品迭代空间有限,同质化竞争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。”
更棘手的是,彩妆品类依赖高频复购,但在消费者忠诚度普遍偏低的市场环境下,品牌不得不持续投入巨额营销费用维持声量,最终导致现金流危机。
可以说,彩妆行业的困境是流量内卷、产品同质化、资本退潮、消费理性化的综合结果。未来能存活的品牌需在成分创新、精准定位、供应链效率上建立壁垒,而非仅靠营销突围,也只有真正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品牌,才能赢得这场持久战的最终胜利。
发布于:湖北省旗开网-配资炒股导航-配资门户首页-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