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暑假,一群拎着塑料袋、手拿捡拾夹的孩子在家长陪同下出现在凉水河畔。凉水河有哪些历史故事?为什么要定期清理水草?孩子们一边沿河捡拾垃圾,一边学习知识。他们是“凉小鸭”志愿服务队的学生志愿者。
右安门街道开阳里第四社区毗邻凉水河,街道有一支“当班河长”团队,定期开展巡河活动,可参与者大多是退休老人。该街道的老旧小区较多,环境治理存在难题,居民参与意识亟待提升,如何调动更多居民的积极性?这是摆在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“凉小鸭”成立了。
一位小志愿者说:“我们不光捡垃圾,每次巡河还会定一个主题,提前查阅资料,做好功课,巡河时给大家讲一讲。不仅保护环境,还能得到锻炼,交到朋友,学到知识,每次参加我都可开心啦。”志愿服务队的另一个特点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,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,这样的模式吸引了众多家庭。2023年“凉小鸭”成立之初,经常参加活动的只有30多个家庭,但如今在册志愿者已超过3600人,巡河范围逐步扩展到永定河、丰草河、莲花池、妫水河、马草河等河域,累计清理垃圾近3吨。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,增加了无偿献血宣传培训、植树护绿、消防培训等各类活动。
“凉小鸭”志愿服务队相关负责人马静说:“周末、寒暑假孩子们都会开展巡河活动,这不仅是简单的环境观察,更是生态文明的移动课堂。孩子记录水质变化、清理河道垃圾等,家长也参与到河道维护中,形成孩子发现问题、家庭讨论方案、社区落实整改的闭环。家长逐步从被动陪同变为主动参与。”
更让马静惊喜的是,志愿团队迅速从环保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。前不久,孩子与家长一起走上街头开展反诈宣传,还到地铁口治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。孩子们还会定期到自己所在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家,陪老人聊天,帮老人买菜,家长们逢年过节会和孩子一起到老人家中探望。原本陌生的邻里在孩子们的联结下熟悉起来。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,家长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。“凉小鸭”志愿服务队如今已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,各类社区治理活动累计开展800余次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上下学高峰时段校门口警力不足、交通拥堵、安全隐患突出。为破解校园周边安全治理难题,“凉小鸭”响应街道号召,由家长成立“安全守护小队”。每天4位家长轮值,在接送孩子间隙驻守校门,承担交通疏导、车辆盲区提示、学生交接协助等服务。2025年4月7日开始值守,如今已有100多位家长加入。
“现在放暑假了,等孩子开学,还会继续去。”一位家长说:“娃都当志愿者了,咱们做家长的也不能落下呀!”
【治理亮点】
孩子及家长在业余时间开展巡河活动,孩子在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也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,逐渐调动起家长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。家庭与社区通过孩子有效联结起来,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。
记者:鹿艺佳
旗开网-配资炒股导航-配资门户首页-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